目录
散文天地
一个爱情传奇李向上;20
文学理论
浅析巴比伦神话故事中被“选择”的主神马尔都克赵健男;27-29
新月派诗歌中的女性形象解读付兰梅;赵双娟;30-32
精神分析视角下《杜兰葛山庄》中的人物行为研究孟馨鑫;33-34
西方古典文学人物形象中希腊神话因素的影响边春丽;35-36
《呼啸山庄》的叙事特色分析杜井娜;37-38
“终点说”的现实主义小说结构观——路遥小说观念研究张旭;39-40
顽强而执着的驾车人——《平凡的世界》中孙少安的形象分析张欢欢;41-42
浅析高棅进入翰林前后诗歌创作嬗变廖文琴;43-44
论《小窗幽记》中的江南书写与审美观照曹冬栋;45-46
论许雯丽散文中的生态意识王锡靓;许寻;47-48
浅析《堂吉诃德》女主角杜尔西内亚的人物形象林倩;49-50
风花雪月 镜水深流——海岩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李斌;51-52
论《静静的顿河》中土地意象的传统型象征意义刘冬梅;53-54
《夜色朦胧》的叙事学解读吴爱华;55-56
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余继华;57-58
《移居北方的时节》主人公人格结构分析刘馨瑶;59-60
艺术理论的美学化倾向与美学理论的艺术实践根基——论艺术理论与美学理论的关联何飞雁;61-64
文博非遗
高家台子出土骨刻文与骨刻文研究的新进展刘凤君;64-65
乡村传统建筑的保护与特色文化塑造周易;66-67
如何做好基层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黄丕英;68-69
非遗馆总分馆建设实践与探索——以桐乡市为例褚红斌;70-71
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博物馆陈列展览新思路朱兰;72-73
福州评话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几点思考林欣颖;74-75
“互联网+”经济模式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与升级——以福州大漆髹饰产品为例赵燕敏;76-77
关于对博物馆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陈京浩;78-79
文化旅游
文旅产业发展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浅谈刘冰;80-81
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与优化策略探讨——以桂峰历史文化名村为例蒋玉瑞;82-83
书画鉴赏
浅谈宋元文人画中的“枯木”职梦迪;84-85
以中西农民画创作读中西民间艺术差异赵从戎;86-87
民间美术造型因素在朱振庚写意重彩作品中的应用杜怡静;88-89
线性绘画语言在国画中的重要性刘桂梅;90-91
中国画中光影表现手法的运用杨雨璐;92-93
音乐时空
探析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气与韵朱丹;94-95
探讨哈萨克族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叶尔包力·阿办;96-97
在声乐教学中塑造学生审美观的途径探索刘栩含;98-99
学姐——献给凯里学院毕业季马相华;杨金莉;101
艺术大观
解读藏族文化下的面具舞王喜伟;103-104
动画短片的叙事结构分析许嘉倪;105-106
浅析玛丽·魏格曼《女巫舞》中的“原始冲动力”李雨桐;107-108
舞蹈艺术精准文化扶贫老年群体的实践研究王丹;刘芝;109-110
从期待视野的角度看徐克电影《智取威虎山》对小说《林海雪原》的改编王旭萍;111-112
浅析京剧花旦的表演艺术李慧;113-114
看胡金铨电影《侠女》中的“诗情画意”乔凯;115-116
图书世界
图书馆开展个人和家庭档案信息保存与服务研究周青;117-118
从中学生阅读特点看中学图书馆对中学生阅读的作用周水洁;119-120
公共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的服务模式探析李思墨;121-122
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研究王咏梅;123-124
群文在线
新时期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创新之思考李彩霞;125-126
五力并举,助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姚维;127-128
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张贤发;129-130
数字媒体在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应用谭熠;131-132
浅谈志愿者在群众文化工作中作用的发挥黄亚清;133-134
浅论新时代群众艺术馆服务发展方向王海瑛;135-136
基层文化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如何发挥作用赵燕燕;137-138
关于新时期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王毅;139-140
文化惠民工程服务群众——以长春市群众艺术馆为例宋晶;141-142
试论贫困及老少边远地区文化帮扶江丽君;李灵;143-144
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策略曹树新;145-146
论美术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赵柏军;147-148